第五百零二章 万国的使臣迎来了反哺时刻 (第1/2页)
弘治七年的春节如期而至,整个京城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氛围。
鼓楼一带显得十分的热闹,主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不过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特别购得年货的家庭分明的高兴。
以前都是的日子都是“关关难过,关关过”,现在大家整体的生活欣欣向荣,导致整个京城的年味十足。
特别在新年前的准备上,大家亦纷纷给自己的小孩准备新衣裳。
“这种新式的衣服就是好看!”
“我瞧我儿子他们的校服,当真是精神!”
“我家小孩惦记尼龙扣的衣服好久了,今天刚穿上甭提他多高兴了!”
……
春节是一段难得的悠闲时光,而今闲下来的妇人亦是聚到一起拉家常,现在尼龙扣的衣服成为时下谈论的焦点,亦是现在京城时尚的代名词。
在尼龙新材料横空出世后,原本最初的发展方向是鱼线和鱼网,事实上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但随着皇家布行推出尼龙纽扣,并且对传统的服饰进行了改良,导致这种高级扣子衣服很快风靡京城。
特别国子监率先采用尼龙纽扣,更是为名下的学院推出新式的尼龙纽扣校服。
这扣子一扣,整套衣服便穿好了,整个人显得更加的精神抖擞,故而从去年夏天便已经出现了一种流行的新趋势。
“此等衣服不伦不类!”
“如此做法,将礼统置于何地?”
“此等歪风邪气,应当进行遏制!”
……
在面对新式的尼龙扣衣服的时候,很多保守派的士大夫跳出来进行指责。
虽然他们直呼有辱斯文,但亦有着喜欢新奇的百姓,特别尼龙扣衣服在国子监流行成为趋势后,广大的百姓对尼龙扣的衣服显得十分的向往。
有了市场需求后,自然就不乏追逐利润的人。
即便不像后世的衣服那般花哨,但亦已经有了传统中山装的样式,最令人向往的还是那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尼龙扣。
至于弘治统治下的朝廷,对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反对,甚至还在暗地里默默地推了一把。
即便是一颗不起眼的纽扣,只要将它放到对的地方,同样可以引领潮流,甚至是改变如今守旧的社会。
“好看倒是好看,但就是太贵了!”
“可不是吗?都差不多顶咱们缝两件衣服了!”
“现在就兴这个,孩子也喜欢,穿出来倍有面子!”
……
虽然百姓的接受度没有问题,但针对尼龙扣价格过高的问题,亦是让她们产生了一种无奈的情绪。
偏偏地,尼龙扣衣服是时下的潮流,甚至代表着一种身份,你不穿甚至还显得低人一头。
尼龙扣火了,尼龙扣衣服火了,一切都朝着好的方面在发展。
弘治七年,元旦大朝会。
朝鲜、北顺和日本等使者纷纷来到了这里,在看到眼前这座雄伟的奉天殿,亦是默默地因为大明王朝的强大而感到紧张。
文武百官亦是依次走在殿中,虽然大明朝廷难免要面对各种问题,特别财政的开支过大,但如今强大的大明王朝让他们的腰杆挺得笔直。
朱祐樘在升朝后,来到了龙椅上淡定地坐下,目视着跪倒在自己面前的群臣,而后打量宣进殿中的使者。
如今整个人越发的成熟与稳重,虽然七年的时间不长不短,但已经在万国建立了属于大明的绝对威望。
特别大明去年派舰队绕道马六甲从印度洋进攻白古国,虽然现在白古国还是一个王国,但谁都知晓那个六岁的白古国王仅仅是汪直所扶持起来的傀儡。
远在印度洋那一头的王国都被大明王朝轻轻松松面临灭国的命运,他们身边南洋、东海,又有什么能够跟大明叫嚣呢?
虽然熟悉的流程,但今天的使臣团感受到王越等重臣的虎视眈眈,特别新晋的武勋铁象山像是要吃人。
“我们朝仓家愿献生铁五千斤!”
“我们马尼拉国愿献生铁一万!”
“我们朝鲜国愿向天朝献生铁五万斤!”
……
面对大明方面的潜在威胁,在此次的大朝会上,却是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各国的使臣纷纷向大明通过献铁表达他们的忠心。
各国都拥有生铁的产能,现在得知大明王朝能修建京津铁路,偏偏礼部官员逐个找他们沟通,故而亦是十分上道地增加了贡品。
当然,琉球的使臣此时已经满头大汗,因为他们的生铁一直依赖于福建。
朱祐樘不是一个迂腐的皇帝,如今帝国的财政面临困难,京津铁路需要大量的生铁,所以自然是接受这帮一心只想沾大明便宜藩属国的诚意。
各国或多或少都拥有铁矿石资源,他们其实不必将铁矿石运到大明,只要奴役他们的百姓开采铁矿和炼铁,然后将生铁运送到码头即可。
之所以他没有选择武力扩张,其实亦是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毕竟奴役的事情往往是自己人做得更加轻车熟路。
朱祐樘面对这帮懂事的外国使臣,不由得满意地点了点头,便给旁边的郭镛递了一个眼色。
“朝鲜加赐银元三千!”
“马尼国加赐银元六百!”
“北顺国加赐银元三千五!”
……
郭镛对朱祐樘点了点头,便对各国的使臣给予了赠币。
现在大明王朝的回礼显得简单粗暴,以前都是回赠大明的拳头产品,但现在直接赐银元,任由他们随意挥霍。
各国的使者原本还头疼采铁和炼铁的事情,但听到这些恩赐后,眼睛不由得纷纷地亮了起来。
眨眼间,新春佳节结束,一切仿佛又回归到平静之中。
河北村,这是一个位于北京城北郊的小村子。
原本这个村子名不经传,自从因高利贷而走投无路的余明到京城的一番传奇之旅后,河背村亦跟着余明火了一把。
余明有幸见到当朝天子弘治,而且成为朝廷废除高利贷的典型案例,导致他这个高利贷的负债者顺利脱离苦海。
已经数年过去,余明正站在村边的晒谷场上。
现在他不再是被高利贷逼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虽然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仍旧五十几,但整个人明显更加的精神。
由于他是河北村千百年以来,第一位有幸面见过天子的人,而今他众望所归成为了河北村的村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