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六百三十七章 治政于蜀

第六百三十七章 治政于蜀

第六百三十七章 治政于蜀 (第1/2页)

占据了江州之后的刘琦,让蔡勳和张允分兵两路,一路前往巴郡、一路前往犍为郡收服周边的县城,而刘琦则是以江州为中心,开始静下心来处置政务。
  
  他首先是在江关安置了部分精锐,在拿下了江州之后,江关就成了他的后阵,不需要太多的兵马驻守,而以江州城为中心的蜀中地域,则是成了他的大本营。
  
  刘琦在江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荆州的政令以江州为试点开始施行。
  
  他在一开始颁布这条政令的时候,遭到了以刘晔和徐庶等为首之人的反对,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江州城刚刚被己方占领,正是收买人心的时候,荆州的法令一向比蜀中严苛,如今益州未定,冒然改政,恐于接下来的进军不利。
  
  但满宠却是积极地支持刘琦,他表示:政令法度乃是立国之根本,不可朝令夕改,刘琦既然是初至蜀中,那自然就要用合适的法度来约束本地,若是在占据益州之后,届时各郡的主体势力已成,而且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刘琦初入蜀时的政令,届时反对的声音恐怕会更多,反而会比现在要艰难很多。
  
  在初占城池的时候,颁布政令可以看做为战时新令,但若是占领长时间以后再改,那就是改革了。
  
  自古以来,改革一向都是最费时间,也是最难的事情。
  
  况且要收买人心,从来都不是在政令和律法层面上,而是治政治民上。
  
  在东汉,经济体系较为单一,每一个势力最为重视的经济体系,毫无疑问都是农业。
  
  民以食为天,农业社会的主体旋律,就是要让大家吃饱饭。
  
  荆州这些年在天下诸州的名声越来越响,不是在于军力强盛,而是在于优质的大后方。
  
  大量的开垦荒田以及普及耕种经验,再加上军屯与民屯的合并,使得荆州各地的仓禀中谷种充盈。
  
  刘琦南征北战四年,最大的优势,就是他后方从来没有因为粮食告罄而犯过愁。
  
  今年荆州的瘟疫横行,刘琦不得已开仓赈灾济民,耗资颇巨,但即使如此,十郡的库府依然有余粮可以支撑他伐蜀。
  
  就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而言,荆州足可称之为富甲一方了。
  
  想要收拢人心,最快的方法无异于让蜀中的人可以吃饱饭,也就是提高他们每一年的生产总量。
  
  这比宽松律法要实际许多。
  
  荆州人军民在刘氏入驻的四年时间里,大力开垦,发展军屯和民屯,而且刘琦本人对于农耕这一方面很是重视,他根据自己前世时所积累的知识,再加上搜集荆州长于耕种的老人,以馈赠财货的方式,请他们传授耕种以及对天候所理解的经验,在军屯中普及,并着学宫中的人将这些种植经验编纂成册,抄录成份,发往各郡各县,用以惠民,教授农民耕种的经验,并每年核定版本,去糟存菁,使这份农耕手册更加的实用全面。
  
  可以说,这也算是大汉朝建国以来,案例最多、最细,也是最有实操性的一本助农实操手册了。
  
  刘琦麾下的军士,在休战进行军屯时,便是以此手册来进行农忙的。
  
  而眼下,刘琦麾下的军士在江州城转兵为农,开始协助本土的豪强、门阀、黔首农耕,将从荆州所带来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以一亩地作为标准来看,一亩地,十八丈长,四丈八尺阔。将一亩地的十八丈长,横断作十五町,十五町之间,留下十四条道,让耕作的人可以走过,每挑到一尺五寸阔,每盯有一丈六寸阔,四丈八尺长……”
  
  刘晔拿着刘琦给他的《荆州齐民手册》,一边看一边诧异道:“竟然写的这般细致?”
  
  刘琦点头道:“其实这些道理,就很多种田、开荒十几年,或是二十年的老农而言,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份经验,他们却无法向外广泛的传授,这就是弊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