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金塘石化的掌门人 (第1/2页)
热门推荐:、、、、、、、
divclass="kongei">div>divclass="ad250left">script>ads_z_txt();script>div>
divclass="zhangjieming">div>divclass="zhangjieming">
center>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foncolor=red>b>b>font>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fontcolor=red>b>m.b>font>center>div>br>
1993年1月1日,生产资料供销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第一次取消计划控制、转为市场调控的产品包括钢材、.其中水泥和平板玻璃由于投资少、见效快,而且容易就地取材进行生产,在此前就已经有了市场化的雏形,在这一次的改革中不太受人关注。业内真正在意的,是钢材市场的变化。
在中国,什么事情要想真正保密是不可能的。早在国家计委正式发布通知之前几个月,社会上就已经在流传有关的消息了,有些消息灵通人士甚至连什么时候会开始改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如孙振江这样的“倒爷”们如走马灯一般地在各家大中型钢铁厂之间穿梭,预订了大批的钢材。还有一些省市的物资公司也未雨绸缪,做好了囤货的准备。
经过前些年的几轮改革,中国的国有企业也都有了经营意识,不再是那种不懂得市场行情的菜鸟了。对于放开供销控制之后可能产生的市场格局,各家钢铁企业的老总们都有所认识,所以在国家计委宣布放开之后的第一时间,各家钢企不约而同地把钢材出厂价格提高了50%以上。面对着汹涌而来的订单,钢材价格又继续攀升,逐渐冲向王鸿生向秦海预言过的2500元每吨的大关。
生产资料改革毕竟只是生产领域的事情,别说寻常百姓,就连刚刚开始出现的几家财经媒体都没有把这条消息放在自己的头条上。元旦这一天。各家媒体财经版的头条新闻是:
中国首座80万吨乙烯建设工程在山南省金塘市破土动工!
这项总投资达到70亿元人民币的特大型工程的开工,给节日里的金塘市又增添了无数的喜庆色彩。金塘市委、市政府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进行开工典礼的准备工作,街道重新铺了柏油。人行道上的道砖也更换一新,无数戴着红袖箍的管理人员对市容、消防、检疫等等进行着反复的检查,整个城市可谓是闹得鸡飞狗跳,大家忙并快乐着。
对于官方这种扰民的行为,金塘百姓非常一致地给予了理解和支持,那个年代还没有什么环保组织、动保组织、人保组织,百姓们关心得最多的就是就业和收入。金塘市政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声称这家名为“金塘石油化工厂”的企业投产后,能够给当地带来上万个就业机会。还能带来各种额外的好处。有了这样的期待,谁还会去折腾什么别的事情呢?
开工典礼都是大同小异,不外乎是让各方领导先讲一些废话,然后再象征性地到施工现场去铲几锹土。以示奠基。在这样一个大工程的奠基礼上,金塘市的领导就只有陪吃陪笑的权利了,前来参加仪式的有国家计委、石油总公司、山南省等各方领导,省部级干部十好几个,光是奥迪车就来了几十辆,车头上锃亮的四环标志亮瞎了无数围观群众的双眼。
按照秦海最初的设想,金塘石化是由大秦集团独家投资进行建设的,但经过数十轮商议,最后的结果是由大秦集团出资60%。国家石油总公司、山南省和金塘市出资40%,进行合资建设。秦海对于这个结果并无异议,因为随着方案论证的推进。他越来越发现,离开国家的支持,他是很难独自把这个项目做起来的。
首先的困难,就是大型石化工程涉及到土地、原料供应、成品运输等方面的协调,有了国家的参与,这些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山南省答应专门为金塘石化修一条铁路支线,用于成品运输。而石油总公司则答应同步建设一条输油管道,用于为金塘石化提供原油。这些条件都是秦海原本打算花一些力气去争取的,但在引入这些投资方之后,人家便主动把这些条件提出来了。
如果说上述的困难还可以用金钱来解决的话,秦海面临的另外一个困难就是花钱都解决不了的,这个困难就是人才的问题。一家大型石化企业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以及有经验的管理团队,而秦海手上并不具备这样的资源。他在金塘收购的那些化工企业可以提供出一些工人和管理者,但这种大型石化项目的掌门人,是需要历经多年才能培养出来的,谁也不敢随便找个愣头青去担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