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摩叶上师至百越 (第1/2页)
新年庆祝结束,大秦又恢复到平时的轨迹之中,有条不紊地继续沿着强盛繁荣的道路前进。
始皇历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大秦派使团向乌孙出使,这是大秦首次向西域诸国派出使团,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历史上的大秦,由于立朝时间短和对外政策,导致和西域的直接交流有限,但这世界的大秦因为李念的存在,知晓西域这片地区对大秦的重要价值,对外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
即使目前还不能有效控制西域,但派个使团过去和西域诸国交流交流、混个脸熟、获取些西域的消息,还是能做的。
先了解西域,等日后力量积攒好可以行动,直接就能用得上,不至于等到要用时才匆忙去了解。
一月十日,举行了第二届咸阳大考,这一届参考的考生比上一届更多,首先是第一届的示范做的极好,给足了上榜考生的颜面。
正所谓“一朝榜上名,遍传天下知”,现在哪怕是偏远的乡间也有人知道咸阳大考的前三名叫“状元”、“榜眼”、“探花”?
那状元可不得了,能跨马游咸阳城,还能得皇帝陛下赐衣赐宴,是多么荣耀之事?
当然,有人不是冲着得始皇帝赏识来的,而是对去年咸阳大考的状元、榜眼、探花感到不服:那些人才能不及我,都能榜上有名,名扬天下,要是我去参考,肯定能拿到比那些人更高的名次。
山中无老虎,一群愚蠢的猴子也敢称大王,也罢,我便出山往咸阳走一遭,让世人知晓谁是真正的贤才。
其次是过去一年,大秦发生的种种变化改变了许多人对大秦原本的印象。
很多在野贤士并不喜欢大秦原来的治国方式,认为太严苛残酷,不是一个正常国家该有的治国之法,因此心里对大秦有抵触,不愿当大秦的官,也不想为大秦做事。
但过去一年里,向来主张严刑峻法的大秦居然缓和了下来,虽实际上,律法条文比以前更多更细了,但处罚却轻了不少,不会再动辄罚一盾罚一甲,不会随意对罪犯处以那些残酷的肉刑,变得温和了。
大秦还减免了一些税赋徭役,让人们对生活有盼头。
从诸多的改变中,众有识之士认识到大秦正在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大秦正处在一个剧变的时期,而这场变局可能是前无古人的。
这令他们感到兴奋,前无古人的变局,那会缔造出一个怎样的国家,会不会比过去的夏商周都要强,会不会国祚绵延胜过周?
变局之所以是变局,因为其结果还未定,谁也不知晓其会走向何方,而乾坤未定,也就意味着大有可为。
他们自然而然想参与到其中,如此前所未有之变局,若是错过,得一生遗憾。
他们要在这场伟大的变局里一展他们的才华,绽放出他们的光芒,亲身经历观察,将这场变局记录下来。
于是,很多在第一届咸阳大考时观望的人跑来参加了第二届咸阳大考,导致第二届人数激增。
得闻这么多人前来参考,始皇帝脸既欣喜又郁闷。
欣喜的是这波大考后,大秦将又有一批人才可用,郁闷在于天下间其实能人贤士不少,可他们以往就是不想给大秦做事,宁愿空置一身才华,也不愿为他和大秦所用。
现在大秦发生了变化,这些人便主动跳出来为大秦所用,证明以往的大秦确实在天下间不太得人心。
要是按咸阳大考这种模式再进行几次,迟早会成为大秦的惯例,变为大秦版科举。
第二届咸阳大考声势虽比第一届更大,但李念并没太关注,因为第二届人数虽多,可章程规定都是按他设计的第一届在做,他只参与了最后的各榜前十排序。
三月份,六英学宫迎来了第二批新生入学,这一次入学的新生依旧是从老秦人中选取的数百位适龄稚童。
李念对六英学宫的计划是五年学制,五年后,除其中表现极为优异者可继续学习外,其他稚童将会毕业,被分配到各个需要他们的职位上。
这都是很聪明的孩童,可惜生在这个时代,他们中很多人注定没办法像后世的学生一样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
因为大秦现今的状况不可能给他们这么多时间在学校里学习,除非才智的确极其优秀,否则他们在学宫学习的时间只有五年,便要被安排到大秦需要他们发挥作用的职位。
李念对他们的期望很高,希望在这五年里,他们的学识水平能达到后世初中生,甚至摸一摸高中生境界。
四月,经过数月的赶路,甘煜等人终于带着耽摩栗底使团到达了百越地界。
看着前方茂密的山林,甘煜笑着对摩叶上师介绍道:“穿过这片山林,就到了百越诸部之地。百越是我大秦对这篇地区一众部族之称,他们并不是一个国邦、一个部落,而是一群部族。”
“前方便是百越部族中的越裳部之地,这越裳部也是与我大秦交好的百越诸部之一,在很久前便生活在此,我们过去后会遇到他们。”
听甘煜的介绍,摩叶上师和随行的僧侣都生出好奇、兴奋,以及期待,这越裳部明显是个他们以前未接触过的部族,也就是说他们有可能向其传播佛陀的妙法!
这是片蛮荒的土地,但也是一片未曾开发的传佛沃土,如果能让此地之人也学佛信佛,聆听佛陀的妙音,那该有多美妙?
看到这些耽摩栗底人脸上的神情,甘煜哪不知道这帮僧侣在想什么,定是在想给百越人传佛。
甘煜心中也生出些许好奇,很想知道当耽摩栗底僧侣给百越人传佛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请问甘煜施主,此地距离大秦还有多远?”
摩叶上师并未忘记,此地的百越部族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大秦国才是,他们从耽摩栗底远道而来,是要将佛法传到大秦国,不是要传给此地这些蛮夷部落。
当然,如果能顺手做成,摩叶上师也并不介意做一做。
甘煜道:“从此过去,经过雒越部地,再经过西瓯之地,向北而行便可入我大秦之境。以甘某估计,一个月内应能赶到大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